OFC2025 : TSMC 矽光子 SiN發展近況
- drshawnchang
- 4月14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4月18日
🧩 架構與整合概念
TSMC 提出 compact universal photonic engine (CUPE),可支援短距離高速電光互連(EIC to PIC)。
整合元件包括:
低損耗 silicon grating couplers
氮化矽 H-couplers(拓展 I/O 選項)
🔧 氮化矽製程與優化策略
採用 低溫 PECVD 製程沉積氮化矽,避免對前段製程中高性能的矽主動元件產生熱損傷。
針對 PECVD 製程進行模組優化,提升膜厚與折射率均勻性:
3σ 膜厚變異性:2.3%
3σ 折射率變異性:0.2%
優化後 MZI channel drift 減少,有利於濾波器應用(如 MZI-based mux/demux)。
📉 氮化矽波導與元件損耗表現
元件類型 | 優化前 Loss(dB/cm) | 優化後 Loss(dB/cm) |
單模 waveguide | ~0.4 | 0.16 |
多模 waveguide | ~0.4 | 0.12 |
比較基準:LPCVD | 無優化下也較高 | - |
📐 特殊元件設計與表現
彎曲波導(bend):
常規彎曲損耗高,因 index 對比低。
採用進階設計降低彎曲半徑與散射損耗:0.005 dB/30 µm radius
其他被動元件:
Taper:< 0.005 dB
Crossing:~0.05 dB,crosstalk < -50 dB
1x2 MMI:~0.1 dB,bandwidth > 18 nm
🔄 SiN 與 Si 波導間轉換
主要挑戰:TM 模式折射率落差大,造成高損耗與反射。
解法:局部減薄矽厚度(從 270 nm 降低),改善 TE/TM 模式的 index 匹配。
結果:插入損耗 ~0.05 dB(TE / TM)
↔️ Edge Coupler 設計
採用小尺寸 tip(< 200 nm)、自對準結構與移除基板技術。
表現:
TE/TM 插入損耗 < 1 dB
PDL < 0.2 dB
3σ variation:0.3–0.5 dB
Bandwidth > 100 nm
支援 最多 8 通道的 FAU
🧰 PDK 狀態
已建立氮化矽元件庫,包含:
單模/多模波導
彎曲、taper、crossing
1x2 MMI、edge coupler、SiN-Si transition
🔚 總結
成功整合低損耗、高均勻性的 SiN 元件至 TSMC 矽光子平台。
不影響矽基主動元件性能。
有潛力應用於高速資料通訊(尤其在具彈性且多元的光 I/O 需求上)。
以下為投影片內容








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