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oadcom 的光通訊版圖:CPO 不只是模組,而是一個能量產的系統平台
- drshawnchang
- 1天前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在 AI 資料中心邁向 800G、1.6T、甚至 3.2T 的時代,Broadcom 不再僅僅是一家 switch ASIC 廠商,而是打造完整「從光源到封裝的 CPO 平台」的產業推進者。從雷射、矽光、VCSEL、到自動化製造流程,Broadcom 正一步步把 CPO 從概念推向現實,並用一句話表明立場:
“不是做最炫的模組,而是做出能大量出貨、可靠、可維護的模組。”

🔧 技術橫跨雷射、封裝與模組:Broadcom 的核心能力
開發並量產 50G、100G、200G VCSELs / EMLs。
聚焦 WDM 雷射、矽光(SiPh)與 Co-Packaged Optics(CPO)平台整合。
平台代表作:Bailey CPO module,支持 800G、512-lane,功耗僅 5.5W,已進入商業部署。下一代為 Davisson CPO 模組
🧠 網路架構解析:Front-End、Scale-Out、Scale-Up
Broadcom 從網路架構角度切入,將不同模組對應到三層應用場景:

架構 | 應用與模組重點 |
Front-End | 傳統以太網架構,CPU→NIC→光模組,頻寬仍低。 |
Scale-Out | XPU 間資料流密集,LPO、DSP、CPO 皆進場,每 picojoule 成為計算單位。 |
Scale-Up | 同機櫃內 GPU-to-GPU 連線,短距高頻,目前仍以 copper 為主,但逐步轉向 CPO/CPC。 |
⚡ 光與銅的臨界點:200G 是關鍵分水嶺
100G per lane:可採用多元方案(DAC、DSP、LPO、CPO)。
200G per lane:銅線遇瓶頸:
插損、反射、cross-talk 激增;
傳輸距離縮短至 <2m;
Retimer 增加功耗與重量。

這裡是光取代電的“甜蜜點”,尤其在高密 GPU 架構中。
🚀 CPO 的價值不只在光,而在整個系統整合
縮短電通道、消除 PCB trace 損耗,是 CPO 的真正優勢。
省略 DSP,降低功耗與補償需求,提升系統穩定性與熱效率。
Broadcom Bailey 模組已量產驗證 BER 與熱穩定性達 ASIC 等級。

🔍 向未來擴展:XPU + CPO + BiDi + 分散式 AI 集群
光引擎未來將不只存在於 switch,也會進入 GPU/XPU substrate:
單 die 輸出 6.4T / 12.8T,構建 51.2T 叢集核心。

BiDi 技術(單纖雙向)*將使光纖成本減半,佈線效率翻倍。
分散式光纖 AI 架構出現,每 GPU 輸出 9.6T → 可用單層交換機直接串聯百顆 GPU。

🏗 製造與可靠性:不是原型,而是能交貨的產品
CPO 封裝需具備 HBM 等級精度與熱控制。
Broadcom 已建立自動化量產線,並導入 link reliability 資料回報機制。
可靠度目標對齊 ASIC 生產品質要求,使光模組成為系統級構成元件,而非可替換耗材。
💬 Q&A 關鍵觀點
200G 是銅線極限,也是光模組主場的起點。
LPO 與 CPO 的能效差異,來自封裝與通道設計,而非光元件本身。
CPO 的應用場景將不再侷限於 Switch,未來會成為 GPU、XPU 架構的核心連接選擇。
📌 結語:光模組的終點不是更快,而是更「系統」
Broadcom 的戰略核心不在光的速度,而在系統的穩定與製造的可行。CPO 是一個平台,不是單一模組。而真正能解決 AI 叢集功耗、熱、頻寬與部署效率的,不是炫技,而是像 Bailey 這樣「做得出來的解法」。
Comments